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16篇
地球物理   94篇
地质学   112篇
海洋学   3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肖建成  卢景景  周辉  徐福通  冯春 《岩土力学》2022,43(12):3372-3384
截齿贯入角度是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法(CDEM),建立截齿不同角度冲击贯入破岩的数值模型,通过断裂能本构模型实现岩体弹性−损伤−断裂的破裂过程,开展截齿有效角度50º~90º区间内的9组冲击贯入破岩模拟,研究贯入角度对截齿破岩性能的影响规律,讨论贯入角度对截齿几何排布的影响,总结布齿系统的截齿几何排布规律。结果表明,当贯入角度从90º降低到50º时,岩体由张拉−拉剪破裂向剪切−拉剪破裂转变,截齿平均贯入力与破碎程度提高,截齿的跃进式侵入特性的显著性减低;贯入角度为75º~90º的第I类截齿与小于55º的第III类截齿在破岩中起辅助作用,贯入角度为55º~75º的第II类截齿可在岩体内部产生范围较大的水平非贯通裂隙,在布齿系统破碎岩体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2个第II类截齿先后贯入岩体可较好地破碎截线间的岩体,可构成一类基本破岩单元,多个基本破岩单元按照正弦线形式排布,由此形成了一种布齿系统设计方法。研究成果为完善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方法,打破国外在双轮铣槽机布齿系统设计方法上的技术壁垒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
旅游规划设计的内涵本质与核心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在吸纳就业、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作用日益凸显,旅游规划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然而,从学科来看旅游规划不仅缺乏独有的核心理论和关键技术作为支撑,而且其与其他规划设计在本质上的区别也尚未能予以清晰地界定.为此,在前人研究和多年规划实践基础上,就若干基础性问题进行探讨:一是提出了旅游规划设计的六大本质特征;二是提出了旅游规划设计师的四大看家本领;三是提出了旅游规划设计的“12345”核心理论框架;四是提出了旅游规划设计的综合诊断技术、创造体验技术、综合匹配技术、时空设计技术和综合集成技术五大关键技术方法;五是讨论了旅游规划设计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3.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study conducted and the actions taken to stabilise the foundations of 25 low-rise (two/three-storey) buildings in Alcázar de San Juan (Ciudad Real, central Spain). Owing to the immediate attention required, it was decided that the study would focus on procuring a synthetic model that would be able to provide a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for the tendency of the movements, overlooking the detailed model of each building. This analysis pointed out that the mobilisation was probably due to both the shrinkage caused by the existing trees during the dry-growing seasons, and to the loss of lateral confinement caused by the excavation of a service trench adjacent to the footings of the buildings. In keeping with this mechanism, stabiliz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transplanting the trees growing near the damaged buildings and installing a line of piles to provide lateral support to the footings. The evolution of the damage was therefore stopped.  相似文献   
34.
35.
何杰  辛文杰 《水科学进展》2019,30(6):823-833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E15管节基槽发生异常回淤,海底隧道沉管安装被迫中止。为查明E15管节基槽发生异常回淤的原因,先后开展了现场水文泥沙观测、遥感影像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用水沙数学模型反演了内伶仃岛上游采砂活动形成的浑水团在潮流作用下的扩散输移过程,沙源在数学模型中以面源形式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采砂活动形成的浑水团在一个大潮期间的落潮过程中可输移扩散至基槽水域,其中E15—E27管节基槽日淤厚在采砂活动影响下将增加43.8%。数值模拟结果为查明E15管节基槽异常回淤的泥沙来源提供了佐证。E15管节以东基槽水域水沙环境复杂,天然淤积已经接近临界回淤允许值,基槽上游水域的采砂活动对沉管基槽回淤将带来不可控因素,采砂活动对周边水域产生的泥沙回淤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6.
总结分析了建筑工程肥槽回填土质量不良引发的常见工程问题,以及肥槽回填土不易施工密实的几个主要原因,并总结提出了各种肥槽回填土处理方法,以及它们主要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37.
基于节水视角的中国水资源压力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资源节约视角,采用区域水资源规划消耗量占该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重来测算水资源压力指数,运用趋势分析、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2005—2017年中国31个省市水资源压力指数空间格局演化特征与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选取8个相关变量,采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影响水资源压力指数空间分异的因素,结论如下:① 研究期内,部分省份水资源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环渤海、长江下游和黄河下游等水资源压力较高地区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水资源压力空间分布不均,东西方的区域差异大于南北方。② 水资源压力指数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且集聚现象不断加强,水资源压力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地区空间分布较为稳定。③ 2005—2017年,影响全国水资源压力空间分异最主要的因素是万元GDP用水量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东部地区水资源压力主要由人口数量、生活用水量、牲畜数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决定;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主要受万元GDP用水量与COD排放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针对当前国内对人口流动空间分布问题常采用的单一指标以及数理统计方法、忽略了空间效应、很难正确识别人口流动地域类型以及空间分布模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县域以人口净迁移率为横坐标和以人口总迁移率为纵坐标的复合指标法。首先对2010-2013年福建省85个县域的人口流动地域类型进行了测度和划分;随后,为进一步探索人口流动集聚程度,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县域人口流动空间分布差异显著;福建省县域人口流动的地理集聚特征显著且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并且"低-低"类型分布占据主要地位。研究结果为发现福建省县域人口流动空间模式,更好地为人口流动区域差异进行量化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9.
以广东省的市域为经济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密度分析法,对1994—2015年广东省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逐渐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圈,周边城市为第二产业外圈,并逐渐向四周扩散的圈层式空间格局。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发展水平较高,其他地区相对落后。全省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比较高,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聚集特征明显,高-高区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低-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其他地区,有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异质性。  相似文献   
40.
The article presents a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pagation of normally and obliquely incident plane shear waves past a rectangular trench filled up with water saturated soil sandwiched between anisotropic elastic media. The motivation for this work is due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solation of waves by the in-filled rectangular trench. Unlike the most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rs, this model considers the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effects and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of barrier in the form of in-filled trench on the mode of wave propagation. It is of interest to determine the reflection and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s, and the energy partition distribution of shear waves in the in-filled rectangular trench showing the influence of barrier on the propagation of waves. An extensive parametric study through numerical computation i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the in-filled trench and the amplitude ratios on shear waves. The in-filled trench barrier directly declines the intensity of waves significantly in such a way that the waves do not create any hazards to the nearby structures, if exists at a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